粵攜手港澳高水平推進新階段大灣區建設

2023年04月09日 08:29   南方 plus

四月灣區,春和景明。在前海綜保區,重型集裝箱卡車穿梭,貨物“秒過”智能流水線后前往廣深港“航空貨運登機口”。在橫琴粵澳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澳門高??缇硨嵙暤膶W子頻繁往來。在南沙“港澳新青寓”,港澳青年實現拎包入住,在此找到逐夢之地。

廣東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強調,要突出深化粵港澳合作,高水平謀劃推進新階段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把規劃抓在手上,把項目落在地上,把未來融在路上,把百姓記在心上,統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范區和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臺等重大戰略落地落實。

風勁好揚帆。吹響高質量發展號角,廣東依托粵港澳大灣區這一重要動力源,發揮橫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平臺作用,攜手港澳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軟硬聯通

“一小時生活圈”加快形成

“香港與內地恢復全面‘通關’后,我又回到了每周搭高鐵跨境工作的日常?!弊罱》晟鲜泄緲I績發布期,普華永道中國合伙人彭浩賢經常往返香港和廣州辦公室處理不同工作。隨著往返粵港兩地的高鐵班次大幅增加,他出行更便捷了?!爸恍璩霭l前在手機App買票,到高鐵站刷回鄉證進站乘車,大約一小時就從香港到廣州了?!?/p>

“我現在每天都可以開車往返珠海和澳門,與不同的公司洽談生意,工作和溝通效率大大提高?!痹趦鹊貏摌I的澳門青年王少毅實實在在感受到了“澳車北上”帶來的便利。自“澳車北上”政策落地實施以來,截至4月3日,拱北海關所屬港珠澳大橋海關累計監管驗放進出境澳門單牌車超10萬輛次。

隨著廣深港跨境長途高鐵全面恢復,廣汕高鐵全線正線鋪軌完成,南珠(中)城際項目開工,“軌道上的大灣區”正加速推進,粵港澳“一小時生活圈”基礎設施建設日漸完備。

今年以來,深圳、香港兩地間實現地鐵掃碼乘車互聯互認,掃碼支付等在港澳迅速普及?!耙郧叭ハ愀垡崆皟稉Q港幣、消費時支付現金,現在吃飯、購物、乘車都能用手機掃碼付款,方便多了!”深圳游客葉小姐說。

“硬聯通”拉近了大灣區城市之間的時空距離,“軟聯通”則打通了三地的制度規則,有效拓展了港澳發展空間。

4月6日,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第一批20個典型公布,涵蓋要素跨境流動、民生融合、營商環境領域。

一個個案例背后,是一項項體制機制改革的深化:跨境信用報告格式規范為深港澳跨境信用互認奠定基礎;“灣區社保通”為三地居民提供無差別社保服務,截至2月底,港澳居民在粵參加養老、工傷、失業保險共30.62萬人次;“跨境理財通”業務隨著港澳與內地恢復正常通關而迎來新機遇,部分試點銀行“南向通”業務在2月份增長超四成……

在南沙,今年1月首個申報期,首批10戶企業享受了減按15%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政策,減免近3億元?!陡郯纳娑悓I人士在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廣州南沙片區、南沙新區執業管理辦法》出臺并計劃于5月起施行,將有助于破除人才流動壁壘,吸引香港和澳門涉稅專業人士來南沙執業。

要素匯聚

聚力打造科技創新高地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成立“校企聯合實驗室”,尖端人才在專業領域開展深入合作;香港中文大學深港創新研究院(福田)落戶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橫琴先進智能計算平臺三期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春日的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的脈搏處處跳動。

以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合作平臺為引領,廣東攜手港澳做深做實產業合作——

橫琴服務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功能不斷增強。4月3日印發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鼓勵類產業目錄》對科技研發與高端制造產業、澳門品牌工業等185個門類予以支持。

前?,F代服務業發展提速升級,前海管理局攜手香港發布打造前海深港知識產權創新高地的16條措施,推動大灣區培育科技創新的豐沃土壤。

南沙積極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財稅專業服務機構和人才聚集高地,3月31日,粵港澳大灣區(南沙)財稅專業服務集聚區揭牌。

大科學裝置“國之重器”匯聚,鑄造大灣區創新脊梁——

在東莞松山湖,中國散裂中子源的靶站譜儀大廳內,材料的內部結構在譜儀裝置下被“放大”。香港大學教授黃明欣帶領團隊運用這個大科學裝置探索“超級鋼”,“大灣區科學家在‘家門口’有了‘超級顯微鏡’”。

此外,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惠州強流重離子加速器、江門中微子實驗站等一大批“國之重器”建設提速,助力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隨著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加快建設,大灣區創新驅動力不斷增強。

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串聯三地創新要素,一個產業聯動、空間聯結、功能貫穿的創新經濟帶蔚然成形,人才、技術、資金、信息等要素加速流動,結出創新碩果。

“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連續三年居全球創新指數第二位,在橫琴布局建設各類創新平臺26家、前海集聚創新載體79家、南沙建成高端創新平臺128家,推動首個深港“聯合政策包”在河套合作區落地實施,實質推進高端科研項目超150個。

民心相向

雙向奔赴共拓發展空間

3月21日、22日,廣東省2023年春茗分別在香港、澳門舉行。宴會上燈火璀璨,粵港澳三地政商各界嘉賓云集,暢敘情誼、共商發展?!跋愀叟c內地全面恢復通關后,社會氣氛熱鬧,經濟逐步復蘇,正是春回大地、風光明媚的象征?!毕愀厶貐^行政長官李家超說。

粵港澳大灣區一衣帶水、同根同源,今年雙向交流愈發頻繁。

開年以來,香港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非常忙碌。2月6日香港與內地全面恢復通關首日,他跟隨考察團來到廣州南沙,隨后去了中山、珠海橫琴、澳門,一天跨越大灣區四座城市。

青年交流亦熱鬧非凡。2023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人文交流活動已正式啟動,來自粵港澳三地的多所優秀學校代表走進科研一線、企業,了解灣區的科技創新產業發展。

“通過在匯豐銀行廣州分行工作,我感受到廣州的人間煙火味、人情味?!碑厴I于香港中文大學的香港青年陳柏熹剛剛結束“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感慨大灣區變化之大,希望在內地謀求職業長遠發展。

更趨宜居宜業宜游的大灣區,為三地居民打造出優質生活新空間。

民生項目加快建設,民生福祉不斷增進?!案郯乃幮低ā闭呗涞匾詠砝塾嫽菁?789人次。在南沙,慶盛高鐵站旁建設熱火朝天,慶盛樞紐TOD項目建成后,將打造成為集公共交通、商業辦公、青年創業、消費娛樂為一體的高質量地標。在橫琴,“澳門新街坊”施工緊鑼密鼓,項目建成后將提供約4000套住房,以及超過200套人才房。

創業熱情匯聚熱土,青年逐夢大灣區。在前海,今年第一季度,有25家企業入駐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中區及北區,其中港企占比超過八成。香港青年湛順和雄心勃勃:“我們預判,香港企業‘北上’發展將成為大趨勢。希望能借助大灣區的平臺,實現與全球接軌,共同交流合作、拓展市場?!?/p>

路線圖

●2023年1月

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牽引,扎實推進深圳先行示范區和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臺等重大戰略,奮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

●2月23日

《關于金融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意見》和《關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意見》正式發布。

●2月28日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將一批省級行政職權調整由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行委員會及其工作機構實施的決定》發布,將159項省級行政職權調整由橫琴合作區實施。

●3月20日

《關于將部分省級自然資源行政職權事項調整由廣州市南沙區實施的決定》發布,將3個省級行政職權事項委托由廣州市南沙區實施。

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管理局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聯合發布《關于協同打造前海深港知識產權創新高地的十六條措施》。

●3月31日

《港澳涉稅專業人士在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廣州南沙片區、南沙新區執業管理辦法》發布,破除人才流動壁壘,吸引香港和澳門涉稅專業人士到南沙執業。

●4月3日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鼓勵類產業目錄》印發,聚焦科技研發與高端制造產業、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等共計185個門類予以支持。

■案例

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主任陳延偉:

大科學裝置為大灣區創新合作

提供廣闊平臺

坐落在東莞松山湖科學城巍峨山下的中國散裂中子源,是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也是我國首臺、世界第四臺脈沖式散裂中子源,被稱為“超級顯微鏡”,運行以來在材料科學、生命科學、新能源等領域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

“以散裂中子源為代表的大科學裝置,能夠有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邁向高質量發展,為大灣區科技創新合作提供廣闊平臺?!鄙⒘阎凶釉纯茖W中心主任陳延偉說。

南方日報:中國散裂中子源今年以來有哪些新進展?

陳延偉:截至目前,散裂中子源已完成8輪運行,注冊用戶超4300人,完成課題1000余項,在材料科學、生命科學、新能源等領域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今年以來,散裂中子源建設運行進一步提速,包括與中山大學共同建設的高能非彈譜儀在內,先后有4臺譜儀完成研制安裝,一批研究成果在國際頂尖學術雜志發表。

與此同時,中國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已經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標志著項目前期立項工作取得關鍵性進展。項目建成后,裝置綜合性能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滿足國家戰略需求和世界科學前沿研究對高性能中子散射的要求,為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更多貢獻。目前,項目正在加快開展初步設計工作,爭取盡早開工建設。

南方日報:中國散裂中子源如何發揮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在加強與港澳科技和人才合作方面有哪些成果?

陳延偉:2019年3月,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與香港城市大學共同成立“中國科學院—香港地區中子散射科學技術聯合實驗室”;2020年1月,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東莞理工學院、香港城市大學、澳門大學共同建設了“粵港澳中子散射科學技術聯合實驗室”。

我們聯合東莞理工學院和香港城市大學建設的多物理譜儀,是國內首臺中子全散射譜儀,可用于不同有序度材料的結構研究。自2021年10月正式向全球科研人員開放以來,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等高校用戶在這里開展了多項實驗研究。中國散裂中子源這幾年的科學產出,有四分之一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用戶。

南方日報:作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基礎科研“利器”,如何進一步助推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陳延偉:按照計劃,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將建設11臺中子譜儀和實驗終端,提升加速器和靶站的束流功率,進一步提升對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支撐能力。

同時,中國散裂中子源科研氛圍濃厚,對高端人才有著強大的吸引力,目前已培養了一支500多人的科研和工程隊伍,35歲以下年輕人占比超過70%,充滿了創新創造的活力,一批青年科學家成長為重要項目或平臺的負責人。未來,大灣區還將布局更多的大科學裝置,形成更為突出的集聚效應,更好服務廣東制造業升級,為制造業當家插上“科創翅膀”。

【記者】唐子湉 曾美玲 陳啟亮 柳時強 張瑋 梁涵 黃天儒 任燚

【來源】南方+

關注我們

97久久人人超碰超碰窝窝_日本一本道高清aⅴ专区_久久超碰97中文字幕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