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蔡依瑩 澳門報道
陽康后有哪些注意事項、“陽康”后二次感染的概率有多大,針對“陽康”之后大家普遍關心的這些問題,澳門中醫蔡通博士作出了解答。
澳門衛生局局長羅奕龍表示,新冠疫情有所緩和但不代表已過去,市民自然感染后,經過3至6個月后身體免疫力會下降,或出現新變種病毒等,預期未來偶爾會出現周期性感染高峰。
澳門衛生局數據顯示,目前澳門已接種3劑新冠疫苗的人士占57%,已接種第4劑的比例卻較少,雖然周期性感染高峰未必會有大規模的爆發,但仍會有風險,呼吁市民勿掉以輕心,應在合適的時間內接種第3針或第4針加強劑,更大程度地增強保護力。
建議勞逸結合,飲食多樣化
在感染新冠康復后,仍有部分患者還存在喉嚨干癢、咳嗽、乏力或身體肌肉酸痛等癥狀,據此,蔡通提出了恢復期的康復建議。她表示,一般情況下,感染新冠病毒從陽轉陰以后,大家仍需靜養,由于身體各個器官以及免疫功能需要一定時間進行恢復,因此建議大家在陽康后要多注意休息,一個月以內盡量不要直接開展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耗費大量體力的劇烈運動,可以在輕松愉悅的情況下進行一些例如八段錦之類的適量、適度、相對溫和的運動。針對需要參加比賽的運動員,蔡通認為其可以適當減少一些運動量,最好控制在平常運動量的1/3,比較有利身體的后續恢復。
在飲食方面,蔡通表示,轉陰后需要保持充足的能量和營養,魚肉蛋奶等優質蛋白質的攝入對機體的恢復有很大幫助。同時還需要保持合理攝入一些新鮮的水果蔬菜,為身體補充豐富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她指出,均衡且多樣化的飲食是有利于提高人體免疫力和腸道免疫力,在飲食豐富的同時,還需要盡量減少攝入一些高油高糖的食物,避免加重腸胃負擔。除此之外,感染新冠病毒康復后仍有持續癥狀的患者也可以適當服用一些對癥的中藥來改善癥狀,以調節免疫力,降低再次感染風險。
提倡做好防護,預防二次感染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21年10月公布的臨床病例定義,新冠后遺癥又稱新冠長期癥狀,新冠后遺癥通常發生在感染新冠發病后的3個月內,它可以是急性感染康復后出現某些新癥狀,又或者是原先急性感染期某些癥狀持續存在,“長新冠”癥狀通常包括疲勞、頭痛、注意力障礙、咳嗽、心悸、胃痛、頭暈、腦霧、嗅覺或味覺喪失等,這些癥狀可以持續數周、數月甚至更長時間。
對此,蔡通認為,面對陽康后出現的一些后遺癥,除了保持心情愉悅、飲食合理攝入、運動適量進行之外,繼續做好防護措施和保持個人衛生也是有利恢復和預防二次感染的重要環節。為避免病情的反復,不能因“陽康”而降低自我防護標準,在人群密集處需要正確佩戴好口罩、注意手部衛生,公共場所保持社交距離,在家和工作單位要多通風,定期消毒。尤其是有基礎疾病、年齡較大的中老年群體更不可掉以輕心,應該多注意休息,密切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態,如有不適,要及時就醫。
記者:蔡依瑩
編輯:李艷霞
拍攝:李孝仁(實習生)
剪輯:唐曉棠(實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