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A股市場上現金分紅“大戶”的銀行股將“豪爽”幾何?據記者注意,截至4月7日,已累計有23家上市銀行在2022年年報中披露了分紅計劃,合計擬派現金額超5300億元。
整體來看,國有大行仍占據分紅派現的主力軍,6家國有大行合計派現金額將超4049億元,僅工商銀行一家派現金額已經超1081億元,占據行業首位;同時,部分股份制銀行也表現頗為“大方”,招商銀行的派現額度便可與大行比肩,同時每股擬派現1.74元為行業第一。
此外,在本批上市銀行中,有17家銀行擬派現金額創上市以來新高。同時,14家銀行的股息率超過5%以上。為此有業內人士指出,中長期看,買銀行股的性價比可能超越銀行理財。
累計派現金額超5300億元!
具體來看,在6大國有銀行隊列中,普遍在2022年年報中披露的分紅派現總額區間在255.74億元-1081.69億元范圍,其中以工商銀行最為“豪邁”,一口氣擲下了1081.69億元回饋給廣大股民;建設銀行緊隨其后,派現總額為972.54億元,也近約千億規模;同時位居第三位的為農業銀行,派現總額為777.66億元;而郵儲銀行派現總額最低,為255.74億元。
同時,在現金分紅比例上,國有銀行普遍較為一致,多集中在30%左右,每股擬派現金額集中為0.22元-0.39元,其中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及工商銀行均超過每股派現金額0.3元。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多數股份制銀行在分紅派現的總額度上不及國有大行的“家大業大”,但也仍有部分銀行展現出了亮眼的表現,其中,招商銀行便是那只最為“惹人的仔”。
2022年年報披露數據顯示,招商銀行擬派現總額為438.32億元,不僅較上一年增長了14.19%,且規模上也毫不遜色于國有大行,同時,在現金分紅比例、及每股擬派現金額也均位于行業首位,分別為31.76%,及1.74元/每股。
此外,興業銀行、光大銀行、中信銀行擬派發總額也均超過百億,其中興業銀行位居股份行榜單第二位,擬派現總額246.8億元,每股現金分紅比例27.01%,同樣每股擬派現金額超過1元,為1.19元/每股;光大銀行擬派發總額161億元、中信銀行擬派發總額112.26億元。
據記者梳理發現,在23家上市銀行中共計有17家銀行擬派現金額創上市以來新高。
同時,從股息率來看,14家銀行股息率超過5%,其中包括浙商銀行、興業銀行、及交通銀行共計3家銀行在內的股息率超過7%以上;民生銀行、工商銀行等4家銀行股息率超6%。
2家銀行選擇配股方式回饋股東
盡管在上市銀行中絕大多數通過拿出“真金白銀”來回饋股東,但也有兩家銀行選擇了“配股”方式,分別為鄭州銀行、及瑞豐銀行。特別是鄭州銀行已經連續3年宣布不現金分紅。
為此,鄭州銀解釋稱“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風險持續暴露,本行不斷加強風險的前瞻管控,加快推進不良資產處置速度,制定風險化解處置方案,加大撥備計提力度,順應監管引導留存未分配利潤將有利于本行進一步增強風險抵御能力,為本行保持經營穩定提供保障?!?/p>
此外,為順應日益趨嚴的資本監管政策,鄭州銀行表示,“留存的未分配利潤將用作本行核心一級資本的補充,有利于提升本行資本充足水平,以支持本行的戰略轉型及長期可持續發展,維護投資者的長遠利益?!?/p>
瑞豐銀行則采取了“分紅+配股”方式。據該行表示,將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人民幣1.5元,合計派發現金紅利人民幣2.26億元,占同期歸母凈利潤的14.82%,并向全體股東每10股送3股,不進行資本公積轉增股本。算是給股民一份照顧各方需求的綜合方案
據資深業內投資人士對記者解析表示,雖然銀行若能直接給予投資者最直接的現金分紅比較“實在”,但也并不意味著“配股”給投資者就不好?!巴ǔ?,處于成長期并具有發展潛力的公司會選擇配股方式回饋,當然也有部分公司利潤較少,進而無法給予合適分紅現象?!?/p>
此外,鑒于目前,多數銀行的股息率高于存款利率和理財收益率。市場上也有很多投資者產生了“買銀行理財還是買銀行股”的困惑。為此,《中國基金報》記者也向業內尋求看法。
獨立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對記者表示,中長期來看,買銀行股可能性價比更高一些,“銀行理財未必完全保本,不受存款保險制度保護,優秀銀行股息率比較高,中長期估值底部與投資性價比較好,但可能存在一定的價格波動,較適合可以承受一定投資風險的穩健型投資者?!?/p>
此外,中信證券表示,展望未來,銀行信貸行為或緩步從“任務模式”過渡到“商業模式”,資產端低價趨勢二階導改善,同時負債端關注年內的存款利率調整機會。整體而言,板塊步入可積極配置區域,優選具備長期商業模型價值的公司,可從容布局高性價比品種。
來源:中國基金報,見習記者馬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