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郝佳琪 上海報道
4月7日,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Jamie Dimon表示,上個月席卷全球市場的美國銀行業危機可能已接近尾聲,而隨著歐美銀行業風波漸漸平息,分析人士和投資者正密切注意由此導致的信貸收緊對歐洲中小型企業的影響,這些企業面臨的問題逐漸被市場關注。
歐盟委員會官網顯示,中小型企業占歐盟企業數量的99%,雇用約1億名員工,對歐洲GDP的貢獻達到一半以上,在所有行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中小企業對歐洲面臨的氣候變化、資源利用效率、社會合作等挑戰帶來了創新性解決方案,并對歐洲經濟發展、提高競爭力以及增強抵御外部沖擊的能力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楊成玉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歐洲面臨的宏觀環境是通脹高企、央行持續加息,這兩大背景共同導致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上升、流動性不足的問題,而中小型企業承壓將影響歐元區財政收入以及整體就業情況。
不過,由于歐債危機后建立起的嚴格監管體系等因素,受訪嘉賓認為,歐洲發生新一輪債務危機和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很小。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中國銀行業協會前副秘書長王衍行告訴記者,當前,在瞬息萬變的商業、政治和社會環境中,歐洲中小企業應該能夠應對突如其來的經濟政治沖擊,并建立應對不確定的未來所需的韌性。
歐洲中小企業基本面較美國稍顯遜色
在歐洲信貸環境不斷收緊的當下,中小企業現狀引發關注。
在銀行業危機發生前,歐央行于1月31日公布的《銀行貸款調查》顯示,2022年四季度企業信貸標準進一步收緊,收緊幅度達到2011年債務危機以來的最高水平,并且將進一步加劇。小企業在線融資平臺Biz2Credit首席執行官Rohit Arora表示,由于利率仍將在一段時間內保持較高水平,預計小企業融資將變得困難。
蘇黎世保險集團的首席市場戰略師Guy Miller也表示,與大企業不同,中小企業多數直接依賴于銀行直接投放的資金,因此受到的打擊會更加沉重。
需要注意的是,相比美國,歐洲中小企業面臨的壓力更大。
楊成玉認為,美國對于企業的支持力度更大,通過國家財政對中小企業提供支持,而一些歐洲國家則面臨很大的財政赤字及公共債務壓力,對企業的補貼力度有限。另一方面,對美國企業來講,能源能夠可持續供應,而此前歐洲企業面臨能源等原材料成本上漲的困境,具有不穩定性。
天風證券研究所宏觀經濟分析師向靜姝同樣對記者分析,就基本面而言,歐洲中小企業較美國稍顯遜色,這是由于在疫情期間,美國中小企業得到較多政府財政的支持,同時,居民也得到了國家補貼進行消費,給中小企業的利潤增長提供了支持。此外,美股IPO此前總融資規模十分可觀,為企業積累了一定的現金流,“總的來說,歐洲中小企業的‘家底’沒有美國厚,受到加息影響也比較大?!毕蜢o姝說。
王衍行則對此較為樂觀,他對記者表示,銀行業危機蔓延對歐洲中小型企業的影響并不大,這是由于歐美央行及相關機構應對危機的方法較為有效。它們加大了對涉事銀行存款客戶的支付保護力度,從而平復了中小企業的資產,同時沒有影響小型企業正常融資,保護了儲戶權益。
談及歐洲中小企業面臨的挑戰,王衍行指出,融資還不是最主要的挑戰,長遠來看,留住人才、增加收入、獲取技術以及保持盈利能力等都對歐洲中小企業十分重要。
貨幣政策應成為歐央行調整的核心
作為歐洲經濟的支柱,中小企業一旦面臨危機對于歐洲經濟的影響不容忽視。
由于經歷了疫情和高通脹的雙重打擊,歐元區一些國家公共債務大幅增加。法國國家統計與經濟研究所最新數據顯示,法國2022年的公共債務較2021年增加了1264億歐元,達到2.95萬億歐元,公共赤字和債務比重遠高于疫情前的水平。德國聯邦統計局數據則顯示,2022年德國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6.4%至18754億歐元,財政赤字1273億歐元。
楊成玉分析道,歐元區面臨一定的債務危機,一些國家財政收入不及支出,這是一個關鍵的風險因素,而中小型企業一旦面臨困難,會影響歐元區國家的財政收入,加劇公共債務危機。此外,如果中小企業陷入危機,意味著一些工作崗位的流失,進而影響歐元區整體就業情況。歐元區科技以及綜合實力的競爭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中小型企業,中小企業承壓不利于維持其科技、制造產業的領先地位。
面對潛在的風險,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十分重要。英國小企業聯盟組織主席Martin McTague認為,小企業相比大企業來說,更容易受到成本上升的影響,因此政府要給予中小企業更多財政支持,“并且始終站在他們的一邊”。
楊成玉對記者表示,歐債危機之后,歐央行加強了機制性建設,監管體系也比較嚴格,由于歐央行擁有較為充足的應對工具,歐洲爆發債務危機或金融危機的概率十分小。因此,長遠來看,應將重點放在如何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上來,在這種情況下,不斷收緊的貨幣政策應成為歐央行調整的核心。另一方面,如何對企業進行財政補貼而又不傷害競爭環境,也是歐央行日后需要考慮的問題。
事實上,我們同時需要看到,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也有自身的優勢。王衍行表示,歐洲中小型企業的溝通渠道和決策過程更少,當發生市場緊急情況,包括通脹以及央行的大幅加息等,更高的敏捷性使他們能夠利用較小的規模加以快速、有效應對,并實施新的業務計劃。歐洲中小企業應該能夠應對突如其來的經濟政治沖擊,并建立應對不確定的未來所需的韌性。